有哪些惊艳的诗歌推荐?
虽无惊艳,毛遂自荐。疫情防控,头条解闲。
疫情防控期间,一日无聊。读诗仙李白的《夜静思》有感。随和防疫诗四首。
防疫诗四首
<一>
天上白月光,地上草结霜。
冬夜孤灯下,无眠思故乡。
<二>
床前明月光,照我两鬓霜。
夜长催人老,何时返故乡。
<三>
七言三首(原创)《书圣、诗圣、诗仙》
(一)
博***汉魏禇精华,
楷隶行草善书法,
右军脱遗晋风尽,
自劈新径成大家。
龙跳天门浮云霞,
十六国里传佳话,
字势虎卧风阁台,
一代先师出琅琊。
我喜爱古代军事题材的诗歌,谈不上惊艳,但有些诗歌确实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读后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此,例举唐代诗人杨炯的一首诗《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杨炯(650一约693年),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相当于现在的文史编辑人员。他的词以五言律见长,是“初唐四杰”之一。
唐朝初期,北方突厥经常入侵,边境安全存在严重隐患。特别是在唐永隆二年(681年),突厥大军侵犯固原、庆阳(今甘肃省东部)一带。时任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有感而发,创作此诗。
这首诗通过描写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诗作前两句用“照西京”(今西安市)渲染战前的紧张氛围,用"自不平"表现出作者按捺不住的激动心情;三四句抓住出征辞行、进攻敌人阵营两个片断,写出唐朝军队出师场面的庄严和肃穆,凸显铁骑雄师围困敌人的神速和骁勇;五六句从视觉和听觉的两个角度,描写出严冬时节的激战场景,表现出将士们英勇大无畏精神气概;七八句由叙事转为言志,表达了作者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和弃文从武的价值选择。特别是"宁为百夫长(统领一百多名兵卒的卒长,相当于现在的连长),胜作一书生”,成为后人自我激励、精忠报国的箴言!
读后感言:报国之路千万条,投身军营最荣耀。当烽火燃起的时候,拿起武器,奔赴战场,应该是每一位有志青年的豪迈选择,尤其是现在又到征兵季,年轻的我们积极踊跃报名,来吧,参军吧!火热的军营大舞台正等着你去施展才华,放飞自我,激扬青春呢!
王洛宾的《等待》
我莫名的喜欢,也曾把它背下来过……把那种凄美、遗憾、爱,绞织的复杂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读后有种欲罢不能之感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茫的梦,莫将我责怪,
莫将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回来,
在诗歌上都喜欢冠上“惊艳”二字,您心里给惊艳诗歌的定义是什么?
历史上优秀的诗歌比比皆是,想必您定是博览群书之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向您展示我自己写的吧,希望您雅正。
在天空的宁静中,
我铺展的花絮,
是否留住了往昔?
体验过孤独
才会理解刻骨铭心
今夜月光如水
想起初恋的故乡
遥遥祝酒
徐达北伐是怎么回事?如何成功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蒙古铁骑,天下无敌,是因为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下生存。入主中原之后,天天大酒大肉。新生一代铁骑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锋芒。满蒙是一家。清朝蒙古的优厚待遇也导致了蒙古铁骑的败亡。在清末战争中,蒙古铁骑全被外国打垮。
徐达,明朝开国元勋。
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兼任太子少傅,徐达进军河南,攻占汴梁,接着从虎牢关进入洛阳,和元将脱因帖木儿大战洛河北面,将其击退。梁王阿鲁温投降,平定了河南。之后直捣潼关,元军将领四散逃跑,于是入关,一直向西攻打到了华州。
频频有捷报传来,朱元璋巡视到了汴梁,召徐达到他住所商议北伐的事宜。徐达说:“大军已经平定了山东,河南,王保保徘徊观望形势;潼关既已经攻克,李思齐狼狈向西逃窜。元朝已不会再有援军。如今趁势直捣元都城,一定能取胜”。朱元璋很赞赏。徐达又询问说:“如果一旦攻下元都。元主一定会向北逃窜,我们是否要追击呢?”皇帝说:“元朝的国运已经衰竭,马上就要自己消亡,无须再派追兵。出塞后,只需要固守边疆,防止他们入侵就可以了”。徐达领命而去。
于是和常遇春会师,沿着运河挥师北上,大败元军,进而攻克通州。元顺帝带着皇后,妃子和太子等人向北逃走了。几天以后,徐达进占元都。除了有多名元朝重臣不愿投降而被杀以外,没有再杀其他的人。徐达命封住官府仓库,抄没图书与宝物,命人领千余兵马守卫宫殿门,派宦官保护并且监视皇宫里面的人。
朱元璋以元都为北平府,留将领驻守,徐达和常遇春奉命进而攻取山西,顺利打过太行。这时扩廓帖木儿(也就是王保保)刚刚带兵出雁门,***想要从居庸关攻取北平。徐达避开锋芒,趁敌人不备,率部向太原进逼。扩廓帖木儿退兵赶回去救援,徐达派出精兵夜袭元军兵营,元军大败,扩廓帖木儿只剩下十八骑仓皇逃窜,军士大多投降,太原也被攻克。不久后,山西境内全部平定。徐达率军向西渡过黄河,追击张思道,李思齐等率领的元军,平定了陕西。
谢邀。
在朱元璋终于扫平了陈友谅、张士诚等起义军(也可以说是割据势力)以后,朱元璋开始着手铲除自己的最终“仇家”——元朝。和陈、张不同的是,和他们之间的争斗都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必然过程,没有参杂其他什么因素,而元朝则可以称之为仇家,拜元朝所赐,一个月内老朱家人几乎全部饿毙,苦大仇深莫过于此。
此战的意义并不只限于朱元璋个人的复仇之战,还是灭元“之旅”,另外他也是极其少见的由南至北推进行军并且取得胜利的经典战例。
至于如何成功的?
岳飞也好,诸葛、姜维也罢,推进不顺利,或者说失败无外乎后方条件的限制。而现对来说徐达则没有面临这个问题,比如,徐达仗打了一半,老朱担心徐达拥兵自重企图造反,所以一纸调令把徐达揪回来了?没有。
尤其还没建国的时候,相应的花销挑费也少,虽然战火连年民生涂炭,但是富庶的地区也还是有的,且足够支撑部队生息、征战。
就是说,徐达是在有着稳定大后方的状态下出征的,他的任务就是攻城掠地,钱粮不愁,手下也是百战之师,且正是士气高昂之时,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烦恼。如果有包袱,那也就是速度问题了。
朱元璋的战略思想明确,徐达战术战法得当。邀天之幸,那时候的糊涂人少,常遇春的擒敌擒王直捣黄龙的建议没有被头脑正常的大多数人所***纳。
元 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由常遇春为副将,率领马步军二十五万由淮河入黄河,北上夺取中原。
自十一月徐达兵进山东,大军一路攻无不克,战绩非凡。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应天称帝,晋封徐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不久,朱元璋前往汴梁召见徐达,商议北伐之事。
徐达在回复朱元璋时说,大军已平定了齐鲁,收复了河洛,王保保正徘徊观望,潼关已攻克,李思齐等人已闻风丧胆,元朝的声援已断绝,现在正该乘胜直取元朝的京师。之后又问,元朝皇帝北逃,要穷追他吗?朱元璋回答:“元朝气数已尽,会像水的干涸那样慢慢消失,穷寇莫追,只需加强防范即可。”
随后,徐达接受朱元璋的命令,与常遇春会师,在河西务大败元军,夺取通州,元顺帝匆忙任命帖木儿不花监国,自己带着后妃出居庸关仓皇出逃。
占据大都之后,朱元璋下令将其更名为北平府,设置六卫,令孙兴祖等留守,命徐达与常遇春继续进取山西。徐达召集各将后商议说:“扩廓帖木儿远出,太原空虚。我们可以出其不意直捣太原,使其进不能攻、退无可守。”最终,徐达遣精骑夜袭元军营地,扩廓帖木儿仅率十八骑逃脱,太原被徐达攻克。
洪武二年,徐达率大军西渡黄河,张思道闻讯遁逃,奉元不攻自破,徐达将奉元改名西安府。之后,徐达力排众议渡过陇水,攻克秦州,拿下伏羌、宁远,进入巩昌,派遣副将军冯胜进逼临洮,李思齐不战而降。徐达又分兵克兰州,回兵出萧关拿下平凉,前往庆阳破张良臣,自此陕西平定。
洪武三年,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击败扩廓帖木儿。徐达因功封魏国公。
洪武五年,徐达任征虏大将军征讨扩廓帖木儿,徐达失利,朱元璋不予追究。洪武十四年徐达再次挂帅征讨乃儿不花。
洪武十七年(1384),徐达在北平生病,于第二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朱元璋悲痛不已,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牌位在太庙附祭,肖像供在功臣庙,位列第一。
中国古代史上鲜有自南向北讨伐成功的势力,朱元璋集团崛起于江淮后,扫平群雄,剑指蒙元统治中心大都,朱元璋派遣手下最得力的将领徐达等率师北进,成就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伟大的***之一。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徐达的北伐历程。
徐达像
元末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11月,元朝廷早已在各地起义军的打击下摇摇欲坠。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由于这是针对元***的最后一击,朱元璋集团对此十分重视。军队踏上征途前,朱元璋亲自举行祭神仪式,并对徐达等人亲授方略。徐达率军开拔后攻势顺利,很快攻克沂州,招降守将王宣。不久攻克峄州,不料降将王宣复叛,徐达便将其击杀。攻下莒、密、海诸州,然后派韩政分兵扼守黄河。张兴祖攻取东平、济宁,而自己率大军攻取益都,攻下淮、胶等州县。济南投降,徐达分兵攻取登、莱,山东全部平定。
明军北伐示意图
公元1368年,朱元璋改年号为“洪武”,即皇帝位,正式建立大明王朝。不久徐达还军济宁,率水师溯黄河而上,直趋汴梁,守将李克彝逃走,左君弼、竹贞等投降。于是从虎牢关进入洛阳,在洛水之北大败元军。徐达率军平定嵩、陕、陈、汝等州,然后直捣潼关,击败守将李思齐等,可谓一路凯歌。获得捷报,朱元璋专程前往汴梁,摆酒设宴慰劳徐达,听取了下一步北伐的战略策略。
闰七月,徐达与常遇春会师河阴,派遣副将分道巡行河北之地,连下卫辉、彰德、广平。军队临时驻扎临清,派傅友德开辟陆路使步骑兵通过,派顾时疏通河道使水师通行,然后引兵向北。常遇春与徐达合兵,水陆并进,在河西务大败元军,进一步攻克通州。元顺帝携太子、嫔妃等向北逃走。一天后,徐达陈兵齐化门,填濠登城。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拒不投降,徐达便将他们斩首,除此之外,未杀一人。徐达的部队在战争时期军纪是比较好的,他命人封闭府库,登记书籍、宝物,并命指挥张胜带领一千士兵看守宫殿门,让宦官看护那些宫、公主等,严禁士兵侵扰欺凌她们。据说城中官民安居乐业,店铺照常营业。
徐达进军复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