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桃花面名字由来?
榆次有一种很有名的面食,几乎***都喜欢吃,叫“桃花面”。说起这“桃花面”来,还有一段故事在其中呢。
相传,从前榆次城里有家大财主,这年正好是他家老太爷的八十大寿,准备给老太爷办一场声势浩大的寿宴。于是提早半月就在城里一家有名的饭庄预订下了酒席。然后就给亲戚、朋友、生意伙伴、七钩子、八友子们发请東,一时间全家上下好一番忙碌。
饭庄里的掌柜一接到预订,不敢怠慢。到到各家商铺***买上好鱼翅、燕窝等干货,预定肥猪和鸡、鸭、鱼等鲜活食材。计算着日子,督促伙计们连明彻夜地赶做。因为那时上的菜主要是碗,像烧肉、丸子一类细工肉食,所以必须提前加工。然而,天不照人,真是不巧。就在这家财主寿宴的前三天,突然就传说省府起了兵乱。老百姓都怕的躲起来了,有钱人更怕死,都早早地离开了。那家财主也就请不成客。这下苦了饭庄的掌柜,眼看着东西是做下来了,订饭的不见来,也就没人吃。卖掉吧,人心惶惶,谁顾上来吃这饭。
很快这兵乱造成的逃荒潮就来到榆次地面。有许多外地逃荒的百姓来了榆次。到饭庄里吃饭的人不少,可都是些百姓,没钱,只是吃碗面压压饥就算了,哪有人吃席。掌柜的还是愁做下的这些东西,如卖不了,就会赔一笔钱财。
这时店里的一位伙计给掌柜出了个主意:咱卖面不用再另做调和、菜汤,就做成清汤浇面,每碗上头放点现成的烧肉、丸子、金针、木耳、海带就行了,也就把这些东西都卖出去了。
“桃花面”的名字听起来就特别诱人,活色生香。
相传,从前在榆次县城里,有户大财主,恰逢老太爷八十高寿,财主便张罗着给老太爷大摆寿宴。提前预备,给众亲朋发放请柬,预定最好的饭庄,饭庄老板高兴地不亦乐乎,丝毫不敢怠慢。
开始差伙计到各家店铺***买各色食材,在寿宴前两天开始,饭庄的伙计们便开始精心细做。
榆次传统的宴席是笼蒸的八大碗,烧肉、肉丸子、小酥肉、过油肉,都要提前烧炸制作,饭庄里一片忙碌的热闹景象。
这边忙着寿宴,那边乱兵忙着造反。消息一传来,百姓们躲的躲,藏的藏,人心惶惶,寿宴也泡了汤,这下可苦了饭庄的掌柜。
兵荒马乱引得大批难民逃荒,榆次地界也人满为患,原本萧条的饭庄居然因祸得福有了生意,可都是些寻常百姓,只要碗面来填饱肚子,哪有人吃得起席。
掌柜时常看着做好的烧肉丸子发愁,好好的食材白白瞎了,眼看着就得变馊,可就亏得要吐血。
这时店里一位伙计给掌柜出了个主意:三片烧肉,两个丸子,外加点经济实惠的辅材,加高汤熬煮,不就有了吃面的调和(臊子)?
掌柜一听,顿时两眼放光,双手一拍:好主意!这烧肉丸子一经高汤熬煮,那香味可就沿着街路飘了出来,逃荒的人们本来就饿呀,闻着香味就涌到了饭庄,饭庄的生意一下子火了起来。
吃饱了,咂咂嘴,才顾上问:伙计,这叫啥面?伙计也不知道啊,看着逃荒的人们,就随口答到:逃荒面吧。
榆次桃花面哪家正宗?
榆次老城东大街潘记桃花面。地址由原来的路西迁到了斜对面。每次来榆次几乎都要吃一碗他家的桃花面。面条用的是一根面,汤不错,丸子烧肉很好吃,烧肉虽然看起来有点肥,入口却不腻。算得上是一家榆次好吃的桃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