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每年过年必有的年菜是什么?
我是70后了,太小的时候记不得,从85年以后吧!家里的年夜饭必有一条整鱼,基本上都是红烧的,一开始妈妈还关照我们不能把鱼头鱼尾吃掉,一定要留到第二天,也就是过了年再吃,取年年有余的谐音,时间久了,这也成了家庭传统,也是我自己的家庭传统,不管是自己小家过年还是和父母、公婆过年,必然会烧一整条鱼,留着鱼头鱼尾等待年后再吃,一开始是大家刻意留着,随着日子越来越好,平时和过年的餐桌越来越丰富,不用说鱼也剩下了。
随着九十年代以上,家庭条件好些的时候,我记得过年必有的几样菜是:第一首先是整腣膀连带整鸡整鸭捎带去了壳的整蛋喻意是团团圆圆。第二是整鱼喻意年年有余。如今生活条件今非昔比,大鱼大肉吃的是垃圾桶里都是,部分人吃出了高肥胖高脂肪。近年每每过年,我家姐妹都会关照母亲清淡些,多弄些素菜,简简单单的吃点就好,健康是第一位的。
在我们这里每年过年必吃的年菜是酸菜炖大骨头,一般骨头都是来自自家杀得年猪,酸菜自家腌的酸白菜。一般自家喂的猪骨头都比市场上买来的猪骨头肥,所以加上酸菜炖是非常好吃的,一般炖熟后先将猪骨头捞出,在锅里加入豆腐、粉条、土豆继续炖,桌上边吃骨头边喝酒,酒过三巡,再吃锅中烩菜,酸菜的酸味会减少骨头的油腻感,让人百吃不厌!
我是吉林白城的,从小到大年年都有小鸡炖蘑菇,肘子,排骨,鱼,猪蹄,还得有一个大凉菜,里面可以放很多东西,我家都有干豆腐海带丝,黄瓜,香菜,必备的是饺子,最重要的是团员和气氛
小时候,家穷,过年割几斤猪肉,炖上萝卜,粉条,海带,***,一人一碗,吃得好香,有条件的炸藕盒,炸丸子。条件好以后,有鸡有鱼,海鲜,但炸菜是必须有的,这是山东的风俗。不过现在,过年似乎不用吃那么多菜,够滋味就行,喜欢凑一起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再加上看春晚这道必须的菜。在形式上,过年不在乎吃什么了,毕竟现在什么都不缺,若是论吃过年!那是天天过年!
有没有山西的网友,说说你的家乡特色有哪些?
山西晋南临汾运城一带,历史攸久,尧舜禹曾在此有古迹,为古中国所在地,是中华文化发祥之地之一。民情纯朴,面食花样繁多,过年有古老传统,腊月廿三晚灶王爷上天向玉帝汇报一年收成及人间生活状态,人们在这一天无论在哪里都要赶回家,以便灶王爷清点人口,人们祭献的时候要敬表一一黄纸,要献糖瓜一一怡糖做的食品,以便糊住灶王爷嘴,不让他说坏话,上天言好亊,回宫降吉祥。要放鞭炮,提前通好烟囱,以防他上不了天。腊月廿四,大扫除,大清洗,廿五六,准备过年食物,油糕,油饼,枣馍,肉食,炸麻莲,丸子,摄饺子,忙的不亦乐呼!腊月月尽,帖春联,迎灶王爷,放鞭炮,守岁熬年,一般不到新年到来不准早早睡觉。正月初一,过新年穿新衣,向长辈拜新年,磕头,长辈向小辈发押岁钱,新媳妇要认门向长辈拜年,近亲同族要请新媳妇吃饭坐席。初二,新郎新媳妇拜访岳父母家,新女婿到女方家拜年,到近亲同族家认门拜年,中午近亲同族请女婿吃饭坐席一一酒宴。初三,到舅家拜年,新郎新媳妇带上礼物去。初五,破五,烧钱划纸祭送祖先。初一到初五,不许向门外泼水,当地水与富同音(方言),要存起来,破五后才能向门外泼水,过了破五,就忙了,准备正月十月闹元宵闹社火,敲锣打鼓,扭秧歌,踩高桥,打丑花鼓,表干板腔(当地快板),等,立秋千。初七戴上七个铜钱编的佩件献七星爷,祈求保童年男女少儿长命百岁,初十不许晚上先点灯,要先滚葫芦,人说初十头滚葫芦,葫芦葫芦滚三匝,老鼠要(生)下一窝瞎娃娃,剩下一个好的叫猫抓啦,然后才能点灯。准备元宵节献食花馍,面做的鱼,粮食屯子,金银子罐,浑身眼,枣山,等面食,缸里存满新水。正月十五元宵节,敲锣打鼓,放焰火,向娘娘(女娲)庙献贡,烧香祭拜,特别是新婚新人拨花,象取得准生证一样,正月十四到十六闹元宵,看社火表演,晚上看花灯,猜灯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