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老肉?
咕噜肉(Sweet and Sour Pork )又名古老肉,是一道广东的传统特色名菜。此菜始于清代。当时在广州市的许多外国人都非常喜欢食用中国菜,尤其喜欢吃糖醋排骨,但吃时不习惯吐骨。
广东厨师即以出骨的精肉加调味与淀粉拌和制成一只只大肉圆,入油锅炸,至酥脆,粘上糖醋卤汁,其味酸甜可口,受到中外宾客的欢迎。糖醋排骨的历史较老,现经改制后,便改称为“古老肉”。外国人发音不准,常把“古老肉”叫做“咕噜肉”,因为吃时有弹性,嚼肉时有格格声,故长期以来这两种称法并存。此菜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市面上常见的是罐头菠萝搭配的咕噜肉。
古老肉锅包肉有区别吗?
有很大区别,这两种菜分别代表了南北风味的不同。
锅包肉是一道东北风味菜,即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成菜色泽金黄,口味酸甜。
咕噜肉又称甜酸肉或咕咾肉,是广东的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属于粤菜,以甜酸汁及猪肉煮成。这道菜是欧美人士最熟悉的中国菜之一,因此广见于中国以外的唐人街的餐馆。
古代人都吃什么肉?
吃肉喝酒,江湖快意人生,很多***剧里面那些江湖大侠都是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好不痛快。那么古代人吃的都是什么肉,猪肉吗还是牛肉?把口水擦一擦,小喵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古代人的食肉经。
说到老百姓的肉食,相信很多现代朋友都会知道我们是以猪肉为主。猪这种家畜因为没有马那种健壮的体力,也没有牛的吃苦耐劳,唯一的优点就是好吃懒做长肉肉,所以很多人会自然地认为古人也是吃猪肉为主,其实不然。
在古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相对应的礼法约束的,《礼记》记载:
“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由此可见,身份不一样的阶层吃的菜品肉食都不一样。
古代三牲
而在古代,一开始以牛羊肉为主流肉食,是高贵肉食,猪肉反而是落了下乘。那么古人是天天吃牛肉吗?不是的,古代的牛肉少之又少,因为禁杀耕牛。我国古代是农耕文明,耕牛在人们生活里是重要的财产,是耕种的重要工具,从汉朝开始,国家就明确立法禁杀耕牛了,《淮南子》记载:“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到了唐宋时期,虽然废除了杀牛偿命的规定,但还是有杀牛坐牢的规定。可见耕牛在古代地位极高,不可随便杀了来吃。
古代禁杀耕牛
或许很多朋友就说了,你刚刚不是说牛羊是古代主流肉食吗?而且《水浒传》里那些英雄好汉动不动就点的两三斤牛肉哪里来?答案是这些牛都是老死、病死、或者意外死亡的牛,经官府同意后这些牛是可以吃。况且大家也通过一句话,叫山高皇帝远,虽然官府严禁,但是民间还是有不少违法吃食牛肉的,谁叫牛肉美味呢?
猪肉现在人生活里不可缺少的肉食,价格也是比牛羊***宜很多,可是猪肉在古代一开始处于肉类之末,社会地位比不上牛羊肉,一直到宋代,才有所改变。宋代大文豪苏轼,他出名除了诗学文***,还有那道东坡肉,至今还是饭桌上的必点美食。
从农耕社会开始,人们也是吃肉的,蛋白质的摄入途径之一就是从动物那里获得。大家很早就懂得了驯养家畜,比如:马牛羊猎狗鸡。
虽然肉食不缺,但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享用这些肉食的。
当时的人们,也不是什么肉都能吃的。吃肉要按规格来,否则就是逾制。
比如先秦时期的饮食就有明确规定,《国语·楚语下》中记载:
翻译成大白话是这样的:只有天子才可以吃猪牛羊的肉,诸侯可以吃牛肉,卿吃羊肉,大夫可以吃用猪肉,士人可以吃鱼肉。而老百姓嘛,只能吃菜。
可怜的人们,不光是身份分成了三六九等,就连吃个肉还被分得明明白白。
到了秦代和汉朝,又变成了私下杀牛会被判处***。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牛在当时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宰杀牛的。
唐宋起,只能食用老死或者病死的耕牛肉。在北宋时期,杀牛必须向官府报告,否则要处以刑罚。
当然,有一种动物的肉慢慢浮出了水面,它不在不许随意吃肉的名单内,那就是狗肉。
曾在西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肉狗 ”,数量之大远超牛、羊、猪等陶俑殉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