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蜇面读音?
hé yáng zhē miàn
“蜇”,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zhé、zhē,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蜇”的基本含义为“海蜇”,海里生的一种腔肠动物,如“蜇头”,“蜇皮”。
在日常使用中,“蜇”也常做动词,表示刺痛;刺伤,如蜇鼻。
“面”字基本含义为头的前部,脸;引申含义为用脸对着,向着,如面对、面壁。
在现代汉语中,“面”还有方位,部分的含义,如前面。
海蜇怎么区分是沙蜇还是面蜇?
海蜇分为海蜇、黄斑海蜇、棒状海蜇和沙海蜇。沙蜇和面蜇同属一个科目,两者样子相似,但吃起来没有海蜇的脆性,咬起来发软,口感就差远了。
面蜇体型较小,一般都是十几斤一只。沙蜇体型较大,几百斤重的都有,所以,一般是切成小块出售。
海蜇的外观差异并不明显,但可以通过观察其生长地点进行区分。沙蜇通常生长在海滩上,因此外表比较“瘦长”,质地也比较硬。而面蜇则生长在水域较深的地方,因此外表较圆胖,质地较为柔软。此外,沙蜇的口腕一般很小,而面蜇则较大。在购买海蜇时,也可以通过询问卖家、观察标签等方式辨别。不同类型的海蜇口感、营养价值等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购和食用时要注意。
海蜇是一种常见的海洋动物,通常会被分为沙蜇和面蜇两种。要区分它们,可以看它们的外形和大小。沙蜇身体较小,通常不超过10厘米,形状类似于小蘑菇,表面有许多短棘。而面蜇身体较大,最大可达数米,形状像一把伞,表面有较长的触手,可以在水中漂浮。此外,沙蜇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沙滩附近,而面蜇则主要分布在深海中。通过这些特征,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区分出沙蜇和面蜇。
蜇鱼怎么做好吃?
蜇鱼做法四则:
一、麻辣蜇皮
材料:海蜇皮300克。干辣椒段、姜米1小匙,花椒、味精各1/5小匙,葱花1.5小匙,白糖3/5小匙,酱油2小匙,精盐2/5小匙,醋1小匙,香油5小匙。
做法:
1.海蜇皮浸泡1天,刷去蜇衣,切丝,再用清水浸泡几小时,洗净挤干,装盘。
2.入香油烧热,投入干辣椒段、花椒,炸香,下姜蒜米、葱花略炒,倒入调味碗内,加精盐、白糖、酱油、味精、醋调匀,浇淋在盘中的海蜇上即成。
二、酸辣双脆
材料:海蜇皮、鲜鱼皮各100克,绿豆芽50克。精盐、味精、花椒面各1/2小匙,葱花1.5小匙,生抽酱油2小匙,老陈醋、白糖、香油各1小匙,红油4小匙,熟芝麻、芹菜花各2小匙。
做法:
1.海蜇皮、鲜鱼皮洗净,均切丝,入沸水氽熟,捞起晾凉。
蜇鱼粥
1、将大米淘洗干净,海蜇皮洗净泥沙,切成细丝;鱼肉丝洗净,与海蜇丝一期放入碗中,加入葱花,姜末,绍酒、酱油拌匀,腌至入味备用。
2、做锅点火,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先下入大米、精盐、烧沸后转小火熬煮约50分钟,待米粒开花、汤汁浓稠时,冲入装有鱼片和海蜇丝的碗中,再加入味精、胡椒粉、香菜末、香油调匀,即可
美味的蜇鱼粥就做好了
海蜇和沙脑的区别?
沙蛰和海蜇的主要区别如下:
1、包含种类不同。沙蛰包含沙海蜇一种种类;海蜇包含有面蛰、锦蛰、沙蛰等种类。
2、特征不同。沙蜇成体伞部呈半球状,中胶层厚而坚硬,外伞面具有较密的粒状凸起,伞缘约有96-112个缘瓣。伞柄部粗短,有8条二翼形口腕,各口腕末端均无棒状附器。成体伞径一般为50厘米以上,最大可超过1米以上。
3、主要分布地方不同。沙蛰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至浙江舟山沿海 ;海蜇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
4、价格不同。还有一种叫沙蜇的水母,当地叫沙nang,和海蜇同属一个科目,两者样子相似,但吃起来没有海蜇的脆性,咬起来发软,也不易嚼烂,口感就差远了。
海蜇的身体呈铃形或倒置的碗形,或伞形,向外凸出的一面称外伞面(exumbrella)或上伞面,凹入的一面称下伞面(subumbrella),下伞面的中央有一下垂的管称垂唇(manubrium),垂唇的游离端为口,伞的边缘有一圈触手,钩手水母下伞的边缘向内伸出一圈窄的膜状结构,称为缘膜(velum),缘膜是水螅纲水母的特征。
价钱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年海蜇越来越少,价格是后者的三四倍。在当地市场上,十块一斤的一定是沙蜇,真正的海蜇要三十多块钱。打个比方,它们两个好比堂兄弟,一个姓,但不是一家人。在外观上两者差不多,就是当地人也未必能搞清楚两者的差别。于是有商家就开始动歪脑筋做文章了,拿沙蜇冒名顶替海蜇,欺骗不懂的人,尤其那些内地来海边旅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