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住过防震棚吗?
唐山大地震后不久就住进了防震棚。因为家靠近一个中学,居委会通知大家在学校操场搭防震棚。
我家同邻居一起搭建了一个大防震棚,大概有三四家人住在一个防震棚内,老小十几个人。
白天回到自家房子里,烧饭吃,晚上回到棚子里,只记得整个小区人稀少,静悄悄的,有点吓人。
好象天凉后,大家又搬回了家,这场防震抗灾总算结束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小时候住过,那时不准许晚上睡家里,晚上把床搭在农田里,早上再搬回家,而旦居委会领导每晚都要检查,目的就是做好防震工作,并且工作做的非常认真,关心保护好老百姓的生命安全。
别说,真住过。不过早晨起来,浑身是被跳蚤咬的包。
小时候家住农村,有一阵子总放映防震减灾的宣传片。公社大队,组织生产队社员,除了生产之外,学习防震减灾。
队里要求,每一个家庭,都要在院子,搭一个抗震棚。因为那时家家住草房,土坯砌的房,不抗震。以备不时之需。
我家是在后院子,两个杏树底下搭的。实际就是个马架子房,外面搡上塑料布,可以遮风挡雨。地面用几根木头杆子,搭起来。离地面一拿来高,防潮。上面铺的厚厚的麦秆,又宣又软。
每天放学后,我就爬上杏树。摘满满一盆杏,跑到防震棚里,边写作业,边品尝杏。每当这时,狗狗也来凑热闹。
有一天队里通知,晚上检查防震棚。多晚,不一定。防震棚里要有人。
爸爸妈妈第二天还要上工,我自然自告奋勇。小孩子们,就是图个新鲜。不过在里面睡,我有点害怕。我斜着眼睛瞅三哥,三哥弹了我一闹蹦。哈哈😊!妥了!
晚上我俩拿着手电被单,去防震棚睡觉,等待检查。
我俩聊了一会,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也不知啥时候,被狗叫声和电棒晃动中惊醒。
奥!来检查了。民兵连长和两个基干民兵来检查了,他们查他们的。我就对他们身上,背的五六式半自动感兴趣。
上世纪七十年代唐山地震时,震动了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当时我二十多岁,上有老,下有小。虽然没有住防震棚,但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在几个房间里,放上啤酒瓶(瓶子嘴朝下),一旦瓶子倒下,听到响声后,马上起身往外跑(那段时间 晚上睡觉不脱衣服),以便避险。
住过,记得应该是76或者77。那时候才5~6岁,闹地震,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外面空地用茅草盖起屋,就像现在的非洲人住的一样。但是家里人多,包括父母有7人,因为是独子,怎么睡进去忘记了,只记得早上醒来就在茅草屋里面。
做饼干黄油液化了怎么办?
这个跟饼干的膨化原理有关系, 在制作饼干时油脂在里面起的作用是
1、使面团具有疏松性 油脂本是胶性物质,有粘性和张力,与面粉结合时,能使面粉的颗粒被油脂包围,牢牢粘结在一起,形成一种油脂膜,把面粉与空气分开。另外,因为油脂跟面粉颗粒紧紧包裹,使得面粉不会因吸收水分而产生面筋网络,使得饼干面团较面包面团松散,没有粘度和筋力,疏松性好。 通过这个原理,我们知道即使黄油没有打发,也一样可以作饼干。但口感会相对硬一些,如市面上的芝麻瓦片饼干等。
2、使面团具有酥松性 这里的酥,跟上面的疏是不同的。上面的疏是结构不紧密的意思, 油脂可以打发的特性,在这里发挥作用,通过对油脂的打发,使得油脂中充满有空气的孔隙,拌入面粉后自然使得面团中的面粉颗粒之间不只是没有筋力,而且充满了孔隙。当饼干面团受热膨胀,饼干定型成熟,那么它的组织内部就即疏又酥了。比如曲奇饼干,一般就是利用这种原理作的。
3、不以油脂做饼干膨化动力,而使用小苏打,臭粉的。 那么油脂也是可以不打发的。比如桃酥饼,我的配方里面,只是把黄油液化加大豆油拌匀,即可调入其他原料制作桃酥面团。 所以,作饼干要打发黄油是因为这个配方里面需要黄油作为饼干的酥脆动力。如果配方工艺中不具备这方面的需要,黄油也可以不打发。不然,有可能导致成品过于酥松,一碰就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