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美食驴蹄子面是怎么做的,里面真的有驴肉吗?
亲,驴蹄子面只是形象化的比喻,是指这种面条有点像驴蹄子,有嚼头,有一股毛驴的倔劲👌
当年壹周君去陕西自驾时,在乾县第一次看到这个东东,当时也是十分好奇,什么biangbiang面、蘸水面都吃过,这个面又有什么讲究?
打听之下,老板说驴蹄子面是当地人偷懒的一种做法,因为来不及擀面,于是就直接将和好的碱水面团,直接擀成手掌宽、筷子厚的面片,然后大锅烧开水,案板搬到锅边,面片几张叠成一摞,手起刀落,切成半公分宽的面条顺手拨进锅里。
最后,面条要三煮三开,方能熟透。还真是够偷懒的😁
不过说实话,即便是煮熟的驴蹄子面,其实也挺耐嚼的,说的不好听点,就是不好消化,这对于吃着细细的面条长大的壹周君而言,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太适应。
不过咧,驴蹄子面加上臊子,味道就要好上不少啦,再浇上油泼辣子,香味就窜了出来了。当地一般有三种臊子:净肉臊子、洋柿子豆腐臊子、炒韭菜臊子。
壹周君推荐炒韭菜,油泼辣子的香,混和着韭菜的香,配着肉臊子的点缀,爽!
驴蹄子面做法:
将面和硬,饧好,擀成长椭圆形,差不多手掌厚,用刀切窄片,切好后,从侧面看是约一指宽,不到10多公分长,近1个硬币厚的面片;
经常是把案板放到锅边,边切边下锅;
很耐煮,需要加2-3次水,煮好几开,可以放豆芽、青菜,捞碗里,加上调料,拌上番茄炒鸡蛋、臊子肉、炸酱,也可以做成油泼的;
陕西驴蹄子面里面没有驴肉,因为这种面比较厚,筋道有嚼劲,感觉有点倔驴的气质,外形有些像驴蹄子,因此得名。
驴蹄子面以咸阳乾县驴蹄子面有名,有的地方也叫削筋面。
驴蹄子面算是懒人面食,可能是过去农民干完农活回家做饭,又累又饿,来不及擀面条而发明的简便做法,面条比较厚,耐嚼耐饥,干体力活撑得住;也可能是哪家的懒婆娘嫌擀面麻烦发明的哈,一传十,十传百。
谢不邀!
首先纠正一下问题里的一个瑕疵,虽然也可以称之为“陕西驴蹄子面”,但是更确切的说应该叫做“乾县驴蹄子面”。因为乾县才是驴蹄子面真正的发源地,并且乾县的驴蹄子面才是最正宗最好吃的。
作为一个吃了二十多年驴蹄子面的地道乾县人,我想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开门见山,我可以确定的告诉你:驴蹄子面里没有驴肉,就像鱼香肉丝里面没有鱼,虎皮辣椒里没有虎皮,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一样!
那为什么这种面食被叫做驴蹄子面呢?它到底和“驴”有什么关系?
原因大概有三种:
一,形状像驴蹄。
一碗地道的乾县驴蹄子是这样做出来的:关中本地小麦磨的面粉和面,面粉加盐水,要和的硬一点。和好的面搓成半寸粗的长圆条,铁锅将水烧开。把长擀杖架在锅边,支上小案板,用刀切面。边切边煮,边煮边切,切好煮熟的面,形状呈月牙形状。看起来就像是驴蹄子踩在地上的印记一样,所以叫做驴蹄子面。
二,口感(嚼劲)像驴蹄
驴蹄子面是加盐和面,因为要用刀切,面相对和的比较硬。同时关中地区的小麦产的面粉筋度较高,筋面碰上硬面,那是硬上加硬、筋上加筋。
驴蹄子面陕西叫法?
驴蹄子面又称懒人面,因为它的制作方法极为简单,不像臊子面、刀削面、拉面那样需要一定的功夫和技巧,即使是不擅长面食制作的生手,看上一遍也能学会。据说这种面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忙季节。忙累了一天的农民来不及做饭,于是匆匆和面,切成薄片,下入锅中,煮熟后放上辣子泼上热油,浇入陈醋即成。这种面吃起来筋道过瘾、非常耐饥。久而久之,这种省事省力的面食做法便流传开来,并有人给起了个神气十足的名字——驴蹄子面。
在陕西乾县,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驴蹄子面的问世与建乾陵有关。当年,武则天选择现今乾县县城北的梁山作为墓地,随即开始大兴土木,直至唐高宗李治临终时仍未建造完毕。为了赶工期,工匠们夜以继日,无暇做饭,于是用玉米面加水和硬后直接用刀切成面片,煮熟即食。因其口感筋道、形似驴蹄子,就被称作驴蹄子面。据说到了乾县,游过武则天墓,吃过当地著名的豆腐脑,另外必须要做的事也就是尝尝这驴蹄子面了。
驴蹄子面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说应该有误,但此说法也绝非完全没有道理,那时驴蹄子面在乡间确实极为盛行。在那个***燃烧的年代,我还记得当时父母整天忙于出工,甚至晚上还要加班,家里就我们几个年幼的孩子。母亲来去匆匆,做饭要图快捷,只有吃驴蹄子面。那时生活困难,吃的是玉米面片,也没有如今那花样繁多的臊子,就这我们已经非常满足,说吃驴蹄子比吃搅团好多了,因为搅团不耐饥,人们称其为“哄上坡”,还是驴蹄子面吃了顶事!
驴蹄面是哪里的特色面食?
驴蹄面是陕西特色
食材明细:
做法步骤:
2.加水和成较硬的面团,先慢慢揉成絮絮
3.一定要硬,不然切的时候不好切
4.盖上湿布子醒发30分钟即可,再次柔光之后擀成一厘米左右片
5.用刀切薄片 一定要薄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驴蹄子面是属于陕西众多面食的一种,在被人们称为面食大国的陕西,驴蹄子面的名字在众多数不清的面食名称里脱颖而出,是因为它的名字有故事,特色劲道有嚼劲。
那么驴蹄子面的起源都有那些故事呢?
据说起源于乾陵时期,武则天修建梁山做为陵地,直至唐高宗李治临终时乾陵尚未修建完毕,工匠们时间紧迫,无暇做饭,为了充饥顶饿,于是用玉米面和硬直接用刀切成面片,煮熟即食省时、省力,因其口感劲道,形似驴蹄子,被称作驴蹄子面,后来这一制作工艺,最后流传于当地民间。
还有说驴蹄子面起源于五十年代困难时期,农人忙于农活,来不及擀面的一种“偷懒的”方法,于是用玉米面和硬,搓成条状,直接用刀切片下锅,出锅后形似驴蹄,故名驴蹄子面!后来这一面食流传下来,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则换成了麦面制作,劲道十足,再煮不烂,盛在碗里白色面条晶莹剔透如玉石一般,吃到嘴里面筋可口,美味至极!吃驴蹄子面不仅吃的是一种味道,代表陕西农民的朴实,豪爽与大气!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驴蹄子面,据说起源于50年代困难时期,农人忙于农活,无暇做饭,于是用玉米面和硬,直接用刀切成面片下锅。既省时,吃了也顶饥。后来这一食品便流传下来,如今生活水品提高了,则换成了白面制作,面更筋道,配上精心调制的臊子,味道更是引得人口水直流。
普通人即使是不擅长面食制作的南方朋友,只要看一遍也能学会。驴蹄子面尤为陕西乾县有名,到了乾县,除去游览武则天的墓“乾陵”,品尝著名的乾县豆腐脑,一定还要尝一尝另一道乾县美食“驴蹄子面”。据说这种面源起于过去农忙季节,忙累了一天的农民来不及擀面,于是匆匆忙忙和面,擀成厚片,又用菜刀切成薄片,类似于“驴蹄子”,下入锅中,煮熟后放上辣子泼上热油,浇入陈醋,吃上去筋道过瘾,非常耐饥。久而久之,这种面食就流传开来,并冠以一个土气十足很奇怪的名字“驴蹄子面”。
驴蹄子面,简称驴蹄子,是陕西西安渭河以北流行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起源于乾州地区,旧时农民劳务繁重,回家过晚来不及擀面。就***用一种"偷懒的"方法制作面条,这种做法用时短,味道好,且方法简单,一学就会。由于做出来的面条形似驴蹄子,口感筋道,有"驴"的一身倔劲儿故称作驴蹄子。驴蹄子面吃到嘴里面筋可口,油泼辣子的香混和着炒韭菜肉臊子。老碗拌着千年流传下来的面食,爽滑立朗,吃过顶食耐饥。一碗下肚,一股豪气由然而生,乾州人俗称驴蹄子是也。